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贯通 创造17米级施工新纪录!8月17日股票配资网站行情,黄河济南段地下30米处,涂装着“麒麟”图案的“山河号”盾构机破壁而出,标志着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——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贯通。中铁十四局项目现场负责人周祥在接收井旁激动地表示:“11个月,我们创造了17米级盾构施工的世界新纪录。”
施工中,“山河号”盾构机面临诸多挑战,其中之一是穿越地上悬河。黄河到达济南泺口段时,河床高出南岸城区地面5米,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.62米,是一条罕见的、水量巨大的地上悬河。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穿越这条“地上悬河”,成为连接南北向的大通道,也是首条穿黄单洞双层盾构隧道。黄河的平均水位高于地表8米,隧道最低点位于河床下54米,最大水土压力达到6.5巴。
施工中的未知风险也不少。尽管有前期地质勘探,在实际掘进中仍会遇到具体地质难题和不可控的地质灾害。“山河号”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7.5米,开挖面积为240平方米,地质勘探覆盖区域有限,增加了不可控的未知区域。此外,盾构隧道下穿绕城高速、黄河大堤及河道、居民住宅区及沉砂池,对地面沉降控制要求较高,沉降需控制在1厘米之内。黄岗路黄河隧道每掘进一环会产生1200方泥浆,整条隧道将产生160万方泥浆,处理难度极大。较常规大直径盾构隧道,黄岗路黄河隧道每环管片有12块,拼装时间长、精度难、运输与拼装风险增大。
盾构机选型至关重要。这台总长163米、重达5200吨的“工程机械之王”从设计之初就面临巨大挑战。盾构专家与项目团队进行了多次讨论,最终选择了400型号泥浆管和600毫米管道,虽然造价高达2000多万元,但确保了“血管”通畅。实践证明,选型正确,“山河号”实现每分钟35毫米的掘进速度,远超此前的记录。项目团队还优化了刀盘开口率,减轻了刀盘自重,提升了主驱动负载和扭矩。盾构机装配了伸缩式主驱动、开挖仓伸缩摄像头等先进装备,并应用了第四代同步双液注浆工艺,搭载智能化装备系统,实现全流程感知、预警与智能决策。
黄河河床深处的地质条件给建设者带来了严峻考验。勘探显示,黄岗路黄河隧道区间段内存在大量钙质结核,长度达2000米,占比超过六成。这些“顽石”镶嵌在粉质黏土层中,增加了施工难度。项目团队创新性设计了双采石箱,实现了不停机、快速循环处理,成功应对了这一挑战。盾构机还装备了自主研发的金刚石刀具,提高了耐磨性。最终,“山河号”创造了黄河下首次全程3.3公里连续掘进不换刀的纪录,为高效掘进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泥浆处理也是一项重要任务。黄岗路黄河隧道泥浆处理厂每天处理上万立方米泥浆,通过自主创新的“絮凝+提浓+压滤”组合工艺,实现了泥浆的高效处理。这套系统每小时可处理泥浆近600立方米,日处理效率提升50%,滤饼含水率降低至30%以下。项目团队还将尾水用于调制盾构泥水循环浆液,实现了零排放、再利用,真正做到了绿色施工、环保施工。
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为单管双层双向6车道设计股票配资网站行情,节约地下空间的同时带来多重挑战。项目团队通过定制组合式台车和创新研发可移动盘扣支架等工装,优化施工工艺,实现了内部结构施工与盾构掘进“双线并行”,内部结构施工工效提升60%,破解了同步施工的制约难题,为整体高速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优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